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规范学报编排体例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规定和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编排规范要求,《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结合编辑出版的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文章标题:文章题名以不超过20个字为宜,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不要使用“试论”、“浅谈”等谦词。
二、文章署名:文章署名限定在3个作者以内,作者须提供真实姓名。
三、中文摘要:文章摘要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是对文章精华的缩写,不对文章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出现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使用修饰词,字数以200-300字为宜。
四、关键词:能够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
五、基金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如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 (96BJL001),置于篇首页地脚、收稿日期下方。
六、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或学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等。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置于句末括号内。作者简介排在篇首页地脚、收稿日期与基金项目的下方。
七、正文:论文应符合社科论文写作的文本体例 , 语言文字的使用应遵从国家语言文字的现行法律、法规 , 简化字应以国颁《简化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及数字,按GB/T15834-1995、 GB/T15835-1995 两项规定执行。随文图表须标明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表格使用三线表( 必要时增加辅助线 )。文稿中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 GB3100-3102-93规定。
八、文献注释体例:在注释体例上实行“页下注释”。文章没有引用但确实参考了的著述,可作为参考文献在文章末尾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标注顺序与注释中各类文献的标注顺序相同。
(一)引文的标示
引文分为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直接引文系指正文中直接引用相关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引文用引号引起来。篇幅比较长或者需要特别强调的直接引文,不加引号,另起行,以自成段落的形式出现,段落左边整体缩两格〈第一行缩四格),并变字体,与正文相区别。间接引文也称作意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引证文献的主要内容或观点概括表达出来。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前(对专门词语作注释时,注释号亦紧随其后,大段引文区别字体者,注释号置于标点符号之后〉。
每条注释另起一行,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注释前的编号应与正文中引文后的序号一致。通过注释序号将正文中引文与页下注释准确对应联系,完成文献引证的功能。
(二)注释的标注
“注释”中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出处,称为“资料性注释”〈Reference notes〉,通常以相对固定的格式反映出来。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以及提到的事实、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称为“内容性注释”(ContentRotes)。无论是资料性注释还是内容性注释,一律置于当页页脚。
资料性注释中各项目的标注,应以被引证文献的版权页为准。此外可参考相关的书名页(扉页)、封面、封套等。析出文献的标注应以析出文献本身提供的信息为准,也可参考所引文集或期刊等的目次页,原则上各标注项目应与原文献保持一致。具体标注情况如下:
1.专著 责任者(责任方式)/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责任方式与题名之间一律用冒号,责任方式为“著”时可酌情省略。
示例1: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示例2:
许毅等著:《清代外债支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中译本著作,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放在题名之后。
示例: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5卷合订本,区宗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29-431页。
2.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见)文集责任者(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文集责任者前的“见”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可省略。
示例1:
汪子春:《中国养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见自然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第382-391页。
示例2: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为同一作者时,可用省去责任者。
示例1:
唐振常:《师承与交法》,《识支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示例2:
李志刚:《早期传教士在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遐途贯珍〉》,《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89年,第135一143页。
书信、档案资料等应标识析出文献的形成时间。
示例1:
蔡元培:《复孙毓修函》,
1911
年6
月3
日
,见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著作、文集的序言、前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示例1: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示例2: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见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页。
3.古籍 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l)抄本或刻本: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上、下区分。
示例: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上。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为: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
《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芜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
示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上册,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
《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示例:
《资治通鉴》卷二O O O “唐高宗永微六年十月乙卯”,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14册,第6293页。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标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书名其前冠以修篡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新影印(缩印)的地方志可采用新页码。
示例1:
《嘉定县志》卷十二《风俗》,乾隆年刻本,第七页上。
示例2:
《广东通志》卷十五《郡县志二·广州府·城池》,万历年刻本,见《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42册,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367页。
(3)古籍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次/出版信息与版本/页码。
示例1: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73页。
示例2:
何承矩:《上太宗论塘泊屯田之利》,载赵汝愚编:《宋名臣奏议》卷一○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3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84页。
(4)引用古籍与夹注的使用
正文中引用先秦诸子的著作或少量引用传统经典古籍中的语句,可适当使用夹注,而不用采用页下注的形式。一般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用圆括号括注,紧随引文之后。当然在正文中不宜多用夹注,二是夹注应尽量简短。
示例1:
庄子说惠子非常博学,“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示例2:
天神所具有道德,也就是“保民”、“裕民”的道德;天神所具有的道德意志,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这也就是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书·皋陶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4.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
(1)期刊:责任者/文章题名/期刊题名/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引用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期刊时,应在期刊题名后括注出版地。
示例1: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示例2: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新青年》第2卷第6号,
1917
年2
月1
日
。
示例3:
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
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期刊应在刊名后括注出版地点: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
示例1:
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示例2:
魏丽英:《论近代西北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社会科学》(兰州)1990年第6期。
示例32
费成康:《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证》,《社会科学》(上海)1999年第9期。
示例4:
董一沙:《回忆父亲董希文》,《传记文学》(北京)2001年第3期。
示例5: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
示例1: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示例2:
苏振芳:《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学思考》,《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第3期。
示例32
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2期。
示例4:
倪素香:《德育学科的比较研究与理论探索》,《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报纸:责任者/文章题名/报纸题名/出版日期或卷期(附出版年月)/版次。
示例1: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
1986年
8月
22日
,第2版。
示例22
《女子参政同盟会宣言书》,《时报》
1912年
4月
10日
,第4版。
早期报纸无版次,可标识栏目及页码(选注项〉。
示例:
《四川会议厅暂行章程》,《广益丛报》第19期,
1910
年9
月3
日
,“新章”,第1-2页。
5.外文文献 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
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中文相同。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题名和杂志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
示例l: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The Arts of Power: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l300-l600,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92,pp.19-28.
示例22
M.Polo,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trans.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Cumberland House,1997,pp.55,88.
示例3:
T.H.Aston and C.H.E.Phlipin(eds.), The Brenner Debat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p.35.
示例4:
R.S .Schfield,“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in R.I.Rotberg and T.K.Rabb(eds.),Hunger and History: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p.79.
示例5:
Heath B.Chamberlain,“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Modern China,vol.19,no.2(April 1993),pp.199-215.
6.未刊文献 责任者/未刊文献题名/文献属性/编号/收藏单位/页码(选项)。
示例1: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示例2: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页。
示例3:
周长山:《对汉代政治的若干考察——以郡(国)县体制为中心》,博士后研究报告,北京大学,2004年,第97-98页。
示例4: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无编号,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示例5: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
1917
年9
月15
日
,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7.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其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1998
年8
月16
日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
示例2: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网路版试刊)2006年第1期,http://www.literature.org.cn /Article.asp?ID=199.
8.转引文献 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1:
乔启明:《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4年,第17页。转引自马俊亚:《民国时期江宁的乡村治理》,见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52页。
示例2: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9.再次引证时的项目简化 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只需标注责任者、题名、页码,出版信息可以省略。
示例1: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第26页。
示例2: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第326页。
示例3: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网路版试刊)2006年第1期。
示例4: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第67页。
10.间接引文 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引领词引导标注项目,应标识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参见”后不加冒号,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示例:
参见邱陵编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9页;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31-32页。
11.内容性注释中的引文 内容性注释是指对正文中的术语、概念、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在多数情况下,内容性注释中又出现引文,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都需要标明资料出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资料性注释相同。
示例1:
汪荣祖已注意到陈寅恪对胡适推崇《马氏文通》和用西洋哲学条理中国古代思想的批评。参见汪荣祖:《陈寅恪坪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262-265页。
示例2:
金毓曾说,“论学首贵析理”,而论事则“需兼及情与势;情浃而势合,施之于事,无不允当也”。见金毓 :《静晤室日记》第1册,
1920
年3
月18
日
,沈阳:辽沈书社,1993年,第11页。
12.引证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
(1)序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1页。
(2)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也可以采用内容性注释的方式,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可将出版信息括注起来。
示例:
见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戴逸序(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第2页。
九、英文部分:文章的英文部分包括题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诸项,排在文章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