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臧旭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文科学报》)是我校综合性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是山大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2008年是山大的“人才年”, 《文科学报》编辑部将采取什么措施为山大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服务,本报记者专访了学报主编臧旭恒教授。
1、记者:这5年来,《文科学报》在办刊中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力不断扩大。请您介绍一下学报近几年是如何不断提高办刊水平的?
臧旭恒:在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文科学报》编辑部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坚持先进的办刊理念,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准,走特色专栏的办刊之路。学报一直坚持设置由山大知名专家主持的连续性特色专栏,组发山大知名学者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有影响的优秀稿件,坚持专家办专栏已经三年。在每年的第1、2期中,坚持实行年度学术评述特稿,刊登某一研究领域的带有综述性的权威知名学者的文章。几年来,学报连续两次入选国家CSSCI来源期刊,学报的优秀稿件转载率大幅度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2、记者:在全国各高校学报众多的背景下,《文科学报》如何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的定位?
臧旭恒:一个刊物有特色,才能不断提高其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刊物的发展,最根本的体现是文章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特色专栏是学报具有连续性和较高学术品位的品牌栏目,是学报特色的展现。学报编辑部将继续增加专栏、专题组稿的力度,增大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约稿的力度,为刊物的持续发展培植稳定的作者队伍。
办好“特色专栏”也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今后,学报特色专栏的设置仍将以专题性专栏为主,学科性专栏为辅,吸引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投稿,增强专栏的社会反响力,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
依托山东大学雄厚的人文社科实力和享誉全国的知名度,学报将及时发表反映我校人文社科各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把学报打造成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建设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刊物,争取让山大的人文社科学者(尤其是知名学者)以在学报发表论文为骄,争取让全国的人文社科学者(尤其是知名学者)以在山大《文科学报》发表论文为荣,为山东大学的人文社科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3、记者:围绕山东大学的“人才年”建设需要,学报编辑部将为山大人才培养采取什么措施?
臧旭恒:作为我校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学报既要重视人文科学,更要重视社会科学,要把学术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加大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力度,注重山大的国家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成果的刊登,注重学科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刊发,注重山大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及山大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重要科研成果的推出,注重采用山东大学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推出的优秀科研成果(比如山大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山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大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欧洲研究中心等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同时,学报将继续发掘培植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者、教师,注意寻找有潜力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创新点,及时将我校最新、最好的人文社科学术成果向外发布。
《文科学报》与《文史哲》同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类学术性期刊,《文史哲》一般侧重于人文学者作品的发表,兼顾社科类科研成果的推出;与此相补,《文科学报》将继续侧重刊登社科类各学科论文,同时兼顾山大文史各学科成果的推出。
4、记者:把学报建设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刊物,编辑部如何加强自身的建设?
臧旭恒:学报的各位编辑长期从事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的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非常丰富的编辑经验,既热爱编辑工作,又是相关专业的专家。今年,学报将继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编辑素质,鼓励编辑人员不断适应学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参加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与办刊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在职进修,走“编辑学者化”的道路,提高学报编辑人员的编辑专业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编辑人员队伍。
为继续提高学报的知名度,学报将充分利用刊物自身的资源,在封二、封三、封底上充分展示山大优势学科的风采。同时,学报编辑部将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其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的合作,互相宣传、互相支持、协手发展。